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高標準基本農田節水灌溉自動化與信息化示范項目建設地點位于翁牛特旗烏丹鎮楊家營子村和哈日敖包村,其中:楊家營子村共7個施工地塊,哈日敖包村共5個施工地塊,項目區建設面積7799畝,項目合同總價1315萬元。項目區囊括了大田自動化滴灌、401棟溫室大棚自動化灌溉、指針式噴灌機自動化灌溉等多種節水灌溉型式,是目前內蒙古自治區規模最大、涵蓋節水灌溉形式最全的高標準、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節水灌溉系統項目。
本項目由京藍沐禾節水裝備有限公司以總承包形式建設,項目分為五個分部工程,包括:地埋PVC管網工程、地面PE管網工程、首部系統安裝工程、噴灌機系統工程和灌溉智能化、自動化與信息化管理系統工程。其中,自動化智能灌溉系統工程是本項目技術最先進、科技含量最高的亮點工程。
高效節水智能化灌溉系統是沐禾節水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共同研究開發的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控制系統,基本框架分為水田現場、網絡傳送、業務平臺三部分,智能化軟件包括:云中心監控管理軟件、村中心監控軟件、移動管理終端應用軟件、云中心信息發布軟件、云中心計量收費軟件和灌溉信息智能處理模塊等。
一、先進的現場數據采集系統
項目區建設有地下水位傳感器、遠程脈沖水表、九要素氣象站、六層土壤墑情傳感器、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大棚環境5要素無線采集、大棚無線C20采集、管道壓力傳感器、首部視頻監測站、作物長勢視頻監測站等水田現場數據采集系統,能夠全面充分采集地下水、土壤水分、地面溫濕度、風力風向等條件的數據和參數,將田間的氣象墑情信息實時傳輸到自動化控制中心,通過數據分析指導作物種植和灌溉。
二、快速的網絡數據傳輸系統
采用公網無線與現場無線融合方式,通過現場無線能保障現場閥門控制不依賴于公網,保障灌溉工作的可靠性和及時性;通過公網無線實現遠程管理和控制功能,不受距離和地域限制。
三、高效的數據處理平臺系統
本系統采用云平臺方式,保障數據的集中統一存儲、管理和維護,提高數據完整性和使用價值。
系統管理人員通過云中心控制軟件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況、數據分析、排除故障,確保系統正常運行;通過不同類型設備采集的數據,通過GPRS上傳的服務器上;通過計算機軟件處理,形成可視化界面;管理人員通過軟件遠程對現場硬件發送一些指令來實現控制操作。
村級管理人員通過監控中心軟件對整個村莊安裝的信息化終端設備統計用水用電、充值繳費、系統維護。設備終端將計量的信息通過GPRS傳輸到村級監控管理中心,管理軟件處理后形成報表;對于已經快欠費的終端,系統提前通知用戶充值,達到欠費上限直接禁用終端。
系統管理人員通過云中心信息發布軟件將一些數據顯示到現場的無線終端上;用戶登陸WEB系統,對遠程終端遠程發布信息,定時開關、等操作。通過LEDWEB發布軟件,采用GPRS無線通訊,可將實時數據或者灌溉預報、灌溉決策顯示在終端設備上。
四、便捷的終端遠程監控系統
本系統配置了移動管理終端軟件,采用先進的無線物聯網技術實現了井、過濾器、施肥器、田間電磁閥門的遠程無線控制。
系統管理人員或者用戶在自己的電腦或手機上安裝系統APP,通過管理人員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陸系統就可對自己的硬件設備進行操作或者查看數據。通過移動管理終端安裝應用軟件,和后臺系統通訊。對設備進行操作,發送請求,服務器后臺響應用戶結果。
移動管理終端既可以通過云平臺遠程管理系統,也可以通過現場無線監測系統狀態,發送閥門控制命令,同時具有灌溉巡檢功能,能夠記錄巡檢路徑、定位照相并上傳云平臺,滿足遠程和現場控制和管理需求。
灌溉信息和系統預警信息能夠通過短信方式通知種植戶,讓種植戶放心灌溉,預防災害,提高管理水平。
用戶通過灌溉信息智能處理模塊平臺獲取獲取有關灌溉信息,查看機電井、灌溉管網、大田自動施肥裝置、大棚自動施肥裝置、噴灌機、大棚灌溉控制器等于田間灌溉設施的運行狀況,進行智能化處理。平臺下發指令到智能網關,網關通過解析指令報文對局域網終端進行控制,終端將結果反饋給網關,網關通過GPRS上報服務器,軟件智能處理后,顯示給用戶。
云中心計量收費管理軟件,能夠實現用水用電計量和用戶遠程充值。用戶可以選擇IC卡充值或者平臺用戶充值任意一種方式,向管理員提交申請,通過審核后即可使用設備。